"
“做T”这个词,在股市里混久了的人,就算没主动去尝试,多少都听过。简单来说,就是当天买卖同一只股票,利用股价的短期波动来获利。听起来好像不难,但实际操作起来,那坑可就多了去了。很多人以为只要股价涨了就卖,跌了就买回来,就能轻松赚钱,这简直是把市场想得太简单了。
所谓做T,核心就是“放大”和“回补”。你手里本来有股票,比方说1000股,成本是10块。当天,这只股票冲高到10.5块,你觉得有点高了,就卖掉1000股。等它回调到10.2块的时候,你再买回1000股。这样一来,你手里还是1000股,但每股的成本就降到了10块(总成本10000块)+(10.5卖出-10.2买回) 1000股=10000+300=10300块,你的总持股成本变低了,虽然这里计算稍微有点拗口,但核心是,你通过“T+0”操作,在不改变总持股数量的情况下,降低了持股成本。或者,你也可以理解为,你通过这笔操作,平白无故赚了300块,同时持股成本也相应降低了。
另一种情况是,你今天看好一只股票,手里没货,股价在10块,你觉得它今天会涨,就先买1000股。结果它冲高到10.5块,你觉得不保险,就想着先卖一半,也就是500股。然后股价又跌到10.2块,你再把这500股买回来。这么一来,你手里还有1000股,但是你实际上只花了500股 10.2块=5100块,就获得了这500股的差价,同时你手里的总股数增加了(现在是1000股+500股=1500股),并且这1500股的平均成本也比你最初的10块要低。这种操作,本质上是利用盘中波动“加仓”了,而且是低成本加仓。
所以,做T的目的,不外乎两种:一种是降低持股成本,俗称“T低”。另一种是在持股不动的情况下,通过盘中操作来获利,或者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,抓住机会进行“高抛低吸”,俗称“T高”。这两者都是为了在不改变核心持股方向的前提下,增强资金的效率,或者说,在熊市里活下去,牛市里赚得更多。
做T这事儿,最考验的,说实话,就是“时机”和“判断”。很多人觉得自己看对了方向,比如今天这只股票要涨,就一股脑买进去,然后等着它大涨。殊不知,股市的短期波动,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可能早上它涨得挺好,下午就因为某个消息或者主力调仓,又跌回来了。你手里拿着,心里痒痒的,这时候做T的机会就来了。
关键在于,你能不能在它“冲高”的时候,也就是你觉得卖掉比较划算的时候,果断出手?能不能在它“回调”到你觉得可以买回的时候,及时介入?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,冲高多少算冲高?回调多少算回调?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,全凭经验。我见过不少新手,稍微涨了点就迫不及待地卖了,结果股票继续大涨,后悔不已。反过来,刚卖掉,股票又跌一点就赶紧买回来,结果股票又继续往下跌,亏损的钱比卖掉赚的钱还多。这种“两头挨巴掌”的情况,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。
所以,做T不是简单的“高抛低吸”,而是在精准预判股价短期波动范围的基础上,进行的操作。你得对这只股票的“脾气”有所了解,知道它大概的震荡幅度是多少,什么样的消息容易引起它的短期波动,以及主力资金是否有明显的操盘迹象。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。
也不是所有股票都适合做T。一般来说,那些波动性相对较大,交易活跃,有一定换手率的股票,才比较容易做出T。比如,一些热门概念股,或者业绩有预期但短期存在不确定性的公司,它们股价的日内波动往往会比较明显。像那些业绩稳定、股价长期横盘整理的股票,想做T也难有空间。
另外,很多时候,我们做T也是在“赌”市场的情绪。比如,当天有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出来,很多人都会买。但如果这个消息的“发酵”程度不如预期,或者被市场解读为“利好出尽”,那么股价在盘中很可能出现冲高回落。这时候,如果你在冲高的时候卖掉部分持仓,然后在它回落的时候再买回来,就是一个典型的做T操作,目的是在不丢掉筹码的情况下,博取差价。
当然,也有一些时候,你可能只是持有一只股票,觉得它短期内大概率会跌,但又不愿全部卖出,这时候你就可以考虑做一个“T空”。比如,你手里有1000股,成本10块。你觉得今天它会跌到9.5块,你就可以先在10块的价格卖掉1000股,然后在9.5块的时候再买回来1000股。这样,你不但没有损失股票,还赚了0.5块/股的差价,而且你持有的股票数量还是1000股,但你的成本也相应降低了。
做T的风险,其实和它的收益一样,也是双刃剑。最直接的风险就是“判断失误”。你以为它要涨,结果它跌了,你买回来,它继续跌,这时候你不仅没赚到钱,反而亏损了。而且,你可能还会因为频繁操作,承担更多的交易费用,比如印花税和佣金。
再有就是“错失机会”。你可能因为犹豫,错过了最佳的卖出或买入点,导致利润缩水。尤其是在市场行情波动剧烈的时候,几分钟的延迟,可能就意味着几百甚至几千块钱的差别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持有一只新能源股票,当天盘中波动很大,早上冲高到20块,我犹豫了一下,想等它再涨点再卖,结果下午突然跳水,到收盘跌到了18块。我当时想,算了,晚上研究一下,明天再决定。结果第二天,这只股票因为一个利空消息,直接低开了很多。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懊恼,如果早上在20块的时候就做个T,哪怕是先卖掉一半,也能锁定一部分利润,而且我的持股成本也降下来了,至少第二天不会那么被动。
为了规避这些风险,几个点我觉得特别重要。第一,是“控制仓位”。做T操作,永远不要把全部仓位都拿去做。你可以尝试用一部分闲置资金,或者用你持股总数的一部分来做T。这样即使判断失误,也不会伤筋动骨。第二,是“设好止损”。无论什么时候,在做T之前,都要想好万一判断错了,或者市场出现意外情况,我最多能亏多少,然后设好相应的止损位。这个止损位可以是价格,也可以是仓位。第三,是“不要贪心”。做T的目的是为了“积少成多”,一点一点地降低成本,或者赚取零散的利润。如果你总想着一次赚个大的,反而容易被套。每次赚取一个小小的差价,就已经很成功了。很多时候,你即使没有赚到钱,但如果成功地降低了持股成本,那也是一种成功。
谈到做T,我个人的经验是,一定要熟悉你操作的股票。你知道它的涨跌节奏,知道它在什么价位容易出现阻力,在什么价位容易获得支撑。比如,有些股票,在开盘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,往往会有比较大的波动,这是主力在试盘或者集合竞价的影响。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时机,做T的成功率会高很多。
另一个关键点是“顺势而为”。如果你判断这只股票今天整体是偏强的,那么做T的时候,你更倾向于在回调的时候买入,在冲高的时候卖出,目的是不断地“T低”。如果你判断它今天整体偏弱,那么你就可以考虑在冲高的时候卖出,在回调的时候买入,也就是“T高”。当然,这都是相对的,很多时候,股票可能盘中出现一些短期的背离,这时候就要结合盘面和技术指标来综合判断了。
还有一点,很多人忽略了“交易费用”。在做T的时候,由于操作频率较高,交易费用会成为一笔不小的开销。选择一个佣金费率低的券商非常重要。我之前用过一些平台,感觉在交易费率方面,确实有差别。我经常会在一些交易量大的时候,或者股票波动大的时候,通过某个交易软件查看实时走势和挂单情况,这能帮助我做出更及时的判断。
当然,做T不是万能的。有时候,股票的上涨是趋势性的,你就算做了T,也可能因为卖早了而错失了更大的波段收益。所以,做T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大的持股方向的前提下,对冲短期波动,或者提高资金效率。如果你本来就打算持有一只股票很长一段时间,那么频繁地做T,可能反而会扰乱你的投资节奏,甚至因为频繁交易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