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校园贷,这几个字现在一拎出来,总让人心头一紧。尤其是在高校圈里,但凡有点风吹草动,大家心里都清楚是回事。不少同学,特别是刚进大学,对社会经验不足,信息不对称,很容易就被那些包装得光鲜亮丽的“助学”、“创业”项目给忽悠了,结果一步错,步步错,最后债台高筑,苦不堪言。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,咱们这些做这行的,或者说经常接触这块儿的,是怎么看这事儿的,也聊聊怎么能避开这些坑。
说实话,一开始接触校园贷,很多平台的宣传确实很诱人。什么“无抵押”、“低利息”、“急用钱秒到账”,再加上各种“学长学姐”的推荐,听起来就像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福利。我们当年也见过不少平台,名字起得五花八门,什么“青春贷”、“学友金”,包装得跟正规金融机构似的。但深入了解一下,就会发现,一旦你真的需要用钱,开始申请,那个流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,而且后续的“利息”和“费用”往往超乎想象。
很多时候,这些平台打着“助学”的旗号,实际上是在利用学生群体的经济不独立和对信用消费的认知偏差。他们会利用各种社交媒体、校园推广活动,甚至直接在宿舍楼下设点,大力宣传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合作的一所高校,有个学生因为手机坏了,急着要换,就找了一个看起来很小的线上平台。说是“分期付款”,结果第一期还完了,第二期就被告知“逾期”,需要交纳高额的滞纳金和“服务费”,而且利息是按日计算的,很快就把本金给吞没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,是打着“创业支持”的幌子。说可以提供启动资金,帮学生实现创业梦想。但说实话,真正需要创业资金的学生,往往也不会去碰这种来路不明的贷款。那些贷款公司,他们找的往往是那些虚构创业项目,甚至直接就套取学生的身份信息,然后把钱给“借”出去,再用各种方式催收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金融服务,而是赤裸裸的诈骗了。
所以,要说如何防范校园贷,最核心的一点,就是弥合信息差,学会识别风险。学生们普遍缺乏金融知识,对合同条款理解不深,这是校园贷最容易钻的空子。我一直觉得,高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教育,普及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风险意识。比如,要弄清楚贷款的真实年化利率是多少,包括了哪些费用,而不是只看表面上的“月供”。
我们接触的很多案例,学生签合同的时候,可能就扫了一眼,或者压根没仔细看。那些隐藏的“手续费”、“咨询费”、“逾期罚金”,都可能被写在不起眼的角落里。一旦签了,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对方,再想反悔就难了。特别是那些需要提供家长contact方式、甚至学生证照片的,一旦信息泄露,后果可能更严重,可能会被用来进行二次诈骗。
我个人特别强调一点,就是“不贪图小便宜”。任何时候,记住这句话。那些“零利息”、“低门槛”的宣传,背后往往藏着陷阱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掉下来的,很可能是定时炸弹。如果真的有急需,优先考虑家人、朋友,或者正规的助学贷款、学校组织的互助基金。这些渠道虽然可能手续繁琐一些,但至少风险可控,不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。
怎么判断一个校园贷平台是不是危险的?有几个信号,我总结了一下,大家可以留心。
如果一个平台,通过各种渠道,包括短信、tel、甚至学生寝室楼下的传单,过度宣传,而且承诺得过于美好,比如“无抵押、秒到账”,那就要高度警惕了。正规的金融机构,虽然也会做宣传,但不会用这种“饥渴”的营销方式。
仔细看合同,如果有很多专业术语,或者关键信息被故意模糊化,特别是关于利息和费用的部分,一定要问清楚。如果对方支支吾吾,或者让你“先签了再说”,那基本可以判断有问题。很多平台会把高额的“服务费”、“中介费”包装成“低利息”,让你误以为利率很低。
这一点很重要。一旦你逾期,如果对方采取的是威胁、恐吓、骚扰家人朋友的方式,那这个平台很可能就是非法的。正规的催收,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的。我见过一个学生,因为逾期没还几百块钱,结果平台的人天天给他打tel,威胁要把他的裸照发到网上。这种行为,已经属于严重的违法了。
有些平台会招募“校园代理”,让他们去发展同学贷款,然后给予高额提成。这种模式,往往就是鼓励代理们去“拉人头”,甚至诱导同学贷款,因为代理们为了赚钱,会不顾同学的实际情况,把风险转嫁给他们。这种代理模式,风险非常高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处理一个案子,一个大二学生,想买个新手机,但身上钱不够。他就在一个APP上看到了“学生专享”的贷款项目,号称“零利率,只需交纳每月10元的‘服务费’”。听起来很诱人,他很快就申请了,不到半小时钱就到账了。他以为事情就这么简单了。
结果,手机到手没多久,他就收到了一条短信,说他有一个月没按时缴纳“分期款”,而且“服务费”其实包含了高额的利息。他去理论,对方就甩给他一份他当时都没细看的合同,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条款。最终,他那点“零利率”的手机,最后算下来,年化利率竟然超过了50%。更糟糕的是,他没钱还,对方开始不断骚扰他的家人,甚至给他在学校的辅导员也发去了信息。那段时间,他几乎不敢去上课,整个人都崩溃了。
这只是一个缩影。很多学生,在面临这种困境时,往往不知道该向谁求助。他们害怕被家人知道,害怕被学校批评,最终只能默默承受。我们当时介入的时候,那个学生已经欠了不止本金的钱,而且心理压力巨大。我们帮他contact了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,同时协助他收集证据,准备向相关部门举报。
从根本上说,如何防范校园贷,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。首先,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。不是非得拥有最新款的手机,不是非得追求名牌,量力而行,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很多所谓的“必需品”,其实都是冲动消费的产物。
其次,学会理性规划。如果真的有学习、生活上的困难,要第一时间和家人沟通。他们才是你最坚实的后盾。学校方面,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,或者设立一些小额度的紧急帮扶基金,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,有正规的、可靠的途径可以解决。
再者,要养成查证的习惯。无论是哪个金融产品,在决定使用之前,都应该去guanfang渠道核实其资质。比如,是不是持有相关的金融牌照,有没有在监管部门备案。千万不要轻信网上的宣传,或者口口相传的信息。
从行业角度来看,我们也一直在呼吁加强对校园贷市场的监管。那些打着“科技金融”旗号,实则从事非法高利贷的公司,应该受到严厉的打击。同时,对于一些正规的、有资质的金融机构,如果他们也涉足校园贷业务,也应该在风险控制和合规性上,做到比一般市场更高的标准。
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平台,在合规性上做得还不错,他们会主动与高校合作,开展金融知识讲座,并且在放贷前会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,了解学生的还款能力。这种做法,才是负责任的表现。但不得不说,这样的平台,在整个市场中还是少数。
总而言之,如何防范校园贷,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,需要学生、学校、家庭以及监管部门共同努力。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健康、更透明的金融环境,让学生们能安心学习,而不是被金钱所困扰。
下一篇